中央财政:安排3亿元资金,引导支持“老年食堂”发展
9 月 23 日,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,今年中央财政安排 3 亿元引导资金,全力支持老年助餐服务的发展。与此同时,各地纷纷推出扶持政策,积极鼓励公益慈善组织以及爱心企业人士踊跃参与其中。
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介绍道,备受广大老年人欢迎的 “老年食堂”,各地因势利导,发展出多种老年助餐模式。其中包括 “养老机构 + 助餐” 模式,即养老机构向社会老人提供助餐服务;还有社会餐饮 + 委托服务、社区食堂 + 老年餐桌、中央厨房 + 专业配送、线上平台订餐 + 线下送餐、餐桌 + 课桌等丰富多样的模式。
唐承沛表示,未来,将坚持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,把重点放在满足高龄、空巢、独居、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就餐刚需上,同时助力经营主体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益,实现持续发展。此外,还将着力打造一批优质助餐点和服务品牌,培育一批专业化、连锁化、规模化的助餐机构。
观点解读:
一、积极意义
- 关注老年民生需求:中央财政安排 3 亿元引导资金支持老年助餐服务,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老年群体生活需求的高度重视。老年助餐服务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质量,尤其是对于高龄、空巢、独居、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来说,解决了他们的就餐刚需,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。
- 多元化模式创新: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出多种老年助餐模式,如 “养老机构 + 助餐”“社会餐饮 + 委托服务”“社区食堂 + 老年餐桌” 等。这种多元化的模式创新能够充分整合社会资源,提高助餐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。不同的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地区、不同老年人的需求,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选择。
- 促进社会参与:鼓励公益慈善组织、爱心企业人士积极参与老年助餐服务,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。公益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的加入,可以为助餐服务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、物资保障和志愿服务,丰富助餐服务的内容和形式。
- 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:着力打造优质助餐点和服务品牌,培育专业化、连锁化、规模化助餐机构,不仅能够提升老年助餐服务的质量和水平,还可以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。这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,促进经济的发展。
二、挑战与建议
- 持续资金保障:虽然中央财政安排了引导资金,但老年助餐服务的持续发展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。各地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,如加大地方财政投入、吸引社会资本、开展慈善捐赠等,确保助餐服务能够长期稳定运行。
- 服务质量监管:随着老年助餐服务的多元化发展,服务质量监管变得尤为重要。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助餐服务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,加强对助餐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,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安全、卫生、营养的餐饮服务。
- 需求精准对接:不同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存在差异,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,助餐机构应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,了解他们的口味偏好、饮食禁忌和特殊需求,提供个性化的餐饮服务。
- 宣传推广:部分老年人可能对老年助餐服务不了解或存在疑虑,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力度。通过社区宣传、媒体报道、志愿者服务等方式,向老年人介绍助餐服务的内容、模式和优势,提高老年人的知晓率和参与度。
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,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中央财政引导、地方政策扶持、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方式,共同推动老年助餐服务的发展,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