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及服务现状观察
上海市对 60 周岁及以上老人及同住老人的常住人口进行调查。99.5% 受访者了解社区养老设施,长者食堂知晓率最高,养老服务综合体次之。中心城长者照护之家知晓率高,新城最低。97.7% 受访者接受过社区养老服务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助餐服务接受率较高。六成以上社区养老设施 15 分钟内可到达,长者食堂比例最高。上海五大区域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侧重点不同。受访者对社区养老服务专业性、个性化、功能齐全评价较高,部分认为需提升设施配置等。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分多类,助餐服务知晓率高,助急服务低。其在专业性等方面评价偏低,乡村评价高,中心城区低。上海市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构建 “大城养老” 方案,满足老人新期待。
——
在重阳节前夕,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先后发布了《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及服务现状调查》报告等,全面揭示了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。
社区养老服务方面,本次调查覆盖上海市 16 个区,针对 60 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及同住人中有 60 周岁及以上老人的常住人口,共收集有效样本 2207 份,涵盖中心城、主城片区、新城、新市镇及乡村五大区域。根据相关规划要求,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包含多种类型。调查数据显示,仅有 0.5% 的受访者对社区养老设施不知晓,其中社区长者食堂的知晓度最高,达 91.87%,养老服务综合体次之,为 66.7%。同时,97.7% 的受访者接受过社区养老服务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接受率最高,为 62.4%,其次是助餐服务,为 52.0%。
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方面,7.8% 的受访者家中有高龄、失智、失能等特殊情况的老人。在生活照料类服务项中,助餐服务接受率相对最高,为 87.3%,助急服务接受率相对最低,为 23.1%。基础照护服务中,生活照护接受率相对最高,为 74.3%,排泄护理接受率相对最低,为 28.9%。健康管理服务中各项接受率差异不大。相较于社区养老服务,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在专业性、功能齐全、个性化方面评价偏低。当被问及希望哪些方面提升时,“生活照料类服务项目” 选择比例最高,为 61.4%,其次是基础照护类和健康管理类服务项目。
在上海 “15 分钟社区生活圈” 评价方面,总体目标是以市民获得感为最高衡量标准。调查显示,受访者对便捷性的评价相对较高,为 78.4,服务质量水平相对较低,为 77.2,总体处于 “比较满意” 至 “非常满意” 之间。五大区域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各有侧重,“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” 的选择比例最高,为 48.7%。从区域需求对比来看,中心城、主城片区和乡村的受访者更倾向 “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”;新城受访者更倾向 “培育壮大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/ 组织”;新市镇受访者更倾向 “加快及拓展适老化改造”。
上海市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断完善政策措施、提升服务质量、加强综合监管,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,构建 “大城养老” 方案,努力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。